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感为“0”?深深戳中了深圳人

圳长 深圳客 2022-12-09

深圳幸福感为0?


最近一张《最具幸福感城市上榜分布》图在热传,其中深圳上榜0次,深深刺痛了深圳人。


最具幸福感城市,深圳十年未入榜


同榜的成都、杭州、长沙为10次,北京、上海2次,重庆、武汉、郑州1次, 图源显示“瞭望以2012-2021年十年为统计周期”


“深圳幸福感为0”的话题,迅速见诸社交媒体,成为市民热议。


其实每次关于深圳人的幸福感,总能引发市民新一轮的关注、吐槽、自嘲,这是一个长盛不衰的城市话题,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公共关注。




01
幸福感为“0”



深圳人幸福感低,戳中了2000万深圳人的内心焦虑。



百科词条显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共同主办,是中国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城市调查推选活动,自2007年开始,迄今已举办14年。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以市民的幸福感指数评选标准所评选出的名单。“城市幸福感”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



包括以下22个具体指标:物价(含房价)、人情味、生活节奏、文化底蕴、旅游度假、医疗便利程度和质量、环境和污染程度、养老、教育、住房现状、交通状况、气候、购物便利性、治安、餐饮娱乐和文化体育设施、赚钱机会、市民个人发展空间、城市发展质量与速度、文明程度、执法规范程度、公共服务水平、对外来人的包容度。


幸福是主观感受,但也不乏客观衡量指标。


这一榜单不唯GDP,不唯城市知名度,涵盖了就业、居民收入、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城市吸引力、公共安全、教育、医疗、交通等9大领域,覆盖上百个指标。



从2012年到2021年,连续10年上榜TOP10幸福城市的只有3个:成都、杭州和长沙,二线及三线城市成了幸福城市的常客,一线城市中,广州仅上榜3次,北京上海各2次,深圳为0。


那些连续入选的城市,不仅具备一线城市所共有的“发达”成分,也拥有一线城市所缺乏的独特优势。这些城市不仅GDP总量居前、人均收入领先、就业空间广阔、人口持续涌入,而且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资源之丰富丝毫不弱于一线城市,而在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压大城市一头。



了解了幸福感榜单的构成,就想问,深圳人的幸福感到哪里去了?




02

为什么不幸福



深圳人不幸福的表现主要在哪里?


或许,高速发展背后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深圳幸福感的短板。


深究背后,无非是深圳过去几十年埋头向前冲的力量速度都太猛,以至于有些筑底的东西来不及没有跟上。这是这座奇迹新城的另一面。



最直观的,深圳有着一线城市里昂贵的学位房,但是教育和医疗并未完全匹配。更多的深圳打工人居住在城中村逼仄的空间,无处不在的生存和就业压力,深圳人幸福感实在乏善可陈。


这也表明,高增长时代之后,幸福感,正在成为一种城市软实力。


最具幸福感城市,正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衡量一个地方的综合实力,既要看经济、人口、产业、收入等宏观指标,也不能忽视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务水平,更要看到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等软性指标的分量。



什么是幸福感?它本身是一种主观的,一种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多数人自我感受和评价。


幸福从来是向下兼容,而不只是向上的刺激。就好比在深圳,仰望深圳湾一号,看粤海街道办的加班楼,都是一种深圳的鞭策,但是此刻可能与幸福无关。



幸福感是主观的,但也是可感知的所在。


幸福感一定是普通人更多可企及的,是那些基本日常和生活里筑底的东西。是随处可见的长沙大排档小馆子,是路边的10元坐一天的成都老茶馆,是活跃但是没那么主流的文化艺术生态,是不用担心赶车堵车的从容,是小河畔的宽敞的广场舞,是能包容低成本的空间和生活。




03
深圳也在补幸福



关于深圳的幸福,有一个悖论。


有人如此吐槽,“你看长沙幸福感为10分,深圳为0,深圳再不幸福,但我也回不去长沙,只能在深圳熬着。”


在如今深圳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表达:离不开的深圳,留不下的深圳。其中所透露出的,有精神上认同、归属,也有生存上的融入、立足。


“人在深圳,留不下,但也已经回不去了”,这是深圳幸福感另一个横切面。



当初信誓旦旦的选择与今日面临的两难抉择,在这座城市无处不在地上演。每当夜深人静,站在阳台目及熟悉的车水马龙,总有人在怀疑当初的去与留。


从前的深圳,机会成本很低,个体凭一己之力的奋斗实现抱负、上演奇迹比比皆是,但是如今,这种机会成本已是肉眼可见的高了。


当新市民对所在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没有随着岁月而加深,当年轻人对深圳的向往度、赞誉度趋于平淡,对于往后的年轻人而言,深圳可能只是他们的选择之一。


有人坦言,深圳如果没有补上“幸福感”这一课,未必继续会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当然,深圳也看到了自己的短板。


过去5年来,在医疗卫生方面累计投资超过 1500 亿元,一批新建医院正拔地而起,“三甲”医院数量“猛增”至23家,其中7家被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


近两年新增了基础教育学位17.4万个,明确至2025年,将培育80个优质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全市新建学位超百万座。其中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1.8万座、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座、幼儿园学位14.5万座;



学习“新加坡模式”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近两年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21.7万套,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发布机制,推进“租售并举”,探索租售同权;


包括坪山、光明、龙华一系列城市级的文化艺术空间正在崛起,也为深圳人带来搞钱之外的生活陶冶。



这些“补课”相对于这座城市的庞大体量而言,可以说只是开始。真正提升深圳城市幸福感,补齐短板,这座新城市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城市幸福感,是一座城市的向心力。


两千多万深圳人,每一个人的幸福,构成着这座城市的幸福感。这也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给深圳的提醒,以“城市幸福感低”提醒着深圳的未来。



文|深圳客编辑部

图片来自Pexels等

今日话题


你对“深圳幸福感为0”怎么看?


留言区聊聊~


【圳长原创 | 欢迎转发 | 未经许可 | 谢绝转载】

❤请点“赞”“在看”支持深圳客原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